破局“內卷”需多維協同發力
- 發布時間:2025-08-18 09:11:51
- 來源:中宏網
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舉行新聞發布會。此次發布會多次提及“內卷式”競爭。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周陳表示,在盤活存量方面,重點是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在新興領域堅持鼓勵創新、適度競爭,同時堅決制止盲目跟風,堅決制止一哄而上、一哄而起,防止一哄而散。”
“內卷式”競爭并非單一經濟現象,而是多重結構性矛盾交織下的集體現象。這一現象的成因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供給和需求的結構性失衡。供給端產能過剩與需求端消費疲軟的雙重壓力,迫使企業只能在存量市場中展開零和博弈。二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制度扭曲。如以產業政策為名的微觀干預,通過隱性壁壘等方式割裂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內卷”的制度性推手。三是平臺算法通過流量控制、價格操縱等,扭曲了正常的質量、服務和創新競爭。因此,治理“內卷”需從制度供給、市場規則與治理機制等多維度入手,探索系統化的破局路徑,構建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的反“內卷”長效治理體系。
轉變政府角色。轉變政府職能角色是治理“內卷”的基本前提。一是減少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破除行政干預市場價格、產能、流量的機制,使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力量,推動地方政府從產業“經營者”轉變為公平競爭的“守門人”。二是以制度供給和公平執法引導市場有序發展。制定明確透明的競爭規則和行業標準,建立統一的市場準入、公平執法、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打擊惡性補貼、價格傾銷等擾亂秩序的行為。
激發市場活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是治理“內卷”的底層邏輯。一是鼓勵企業通過創新、質量和效率參與競爭。加大對原創性技術、綠色轉型、智能制造等領域的財政金融支持,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更好發展,構建起細分市場競爭優勢,建立高質量產品服務信用背書體系。二是規范平臺經濟秩序,防止資本驅動的系統性“內卷”。加強對平臺企業算法機制、傭金比例、流量分配規則的監管,提升平臺算法透明度,披露核心排序因素權重,允許商家查詢自身流量數據,鼓勵平臺引導商家參與品牌建設,走差異化競爭之路,而非單純壓價輕質。
形成社會共治。形成社會共治是治理“內卷”的社會生態基礎。一是拓寬社會監督渠道,構建多方治理格局。建立完善的企業、消費者、員工的投訴舉報機制,降低舉報成本、保護舉報人權益,鼓勵媒體、公眾、第三方機構對不正當競爭、虛假宣傳等行為進行曝光監督,引導平臺公布商戶評分、消費者維權數據,增強市場透明度。二是強化行業協會與中介組織功能。授權行業協會制定技術標準、價格底線、行為規范,引導良性有序競爭,推動協會在化解價格戰、協調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對“內卷”苗頭進行行業預警、信息共享和協商調解。
完善動態評估。完善動態評估機制能提升治理“內卷”的執行效率。一是建立常態化的市場競爭監測系統。建設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競爭健康指數系統,監測行業價格走勢、利潤分布、集中度變化、技術投入等指標,特別關注價格戰頻發、利潤率過低、技術投入下降等“內卷”預警信號。二是開展政策效果評估并及時調整。建立政策績效追蹤機制,評估補貼政策、平臺治理政策、產業支持政策的“內卷副作用”,對激勵錯誤導向的政策及時止損,推動政策工具箱的靈活升級與組合使用。三是識別新業態、新模式下的潛在風險。對短視頻電商、直播帶貨、數字勞動平臺等新興領域進行前瞻性研究和風險識別,關注算法控制、數據壁壘、平臺歧視等新型結構性不平等現象,防止技術“內卷化”。(作者:黃慶華,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安琪,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25年重慶市北碚區社科聯課題《關于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北碚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議[批準號:碚社科項目2025-4號]》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