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循環里的民生溫度:貨架變了、機會多了、產業活了
- 發布時間:2025-08-14 16:21:40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8月13日電(記者 韓鵬飛)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門,灑在河北省涿州市某社區臨街超市的貨架上。社區居民李大姐拿起一盒標注“云南高山有機菜心”的預制菜,掃碼付款時笑著說:“擱以前,這新鮮玩意兒在咱這可不好買,現在下單第二天就到了,比去大商場還方便、還便宜。”貨架上,既有本地作坊生產的手工掛面,也有來自廣東的智能小家電、浙江的非遺刺繡抱枕,價格標簽上“產地直供”“工廠直郵”的字樣格外顯眼。
這小小的臨街超市,恰似國內大循環的微觀縮影。從商品種類的豐富到購物體驗的便捷,從本地好物的“出圈”到遠方特產的“下沉”,消費者感受到的每一處變化,都源于國家做強國內大循環的深層發力。
8月1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周陳表示,“5月15日,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推進會,會議明確指出做強國內大循環是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戰略之舉,當前外部沖擊和不確定性增大,要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大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要圍繞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深挖潛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支持地方打造更多發展亮點、統籌發展和安全等方面抓好各項工作貫徹落實。”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副院長于澤教授在采訪中指出:“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是大國經濟的獨有優勢。”當國內消費需求與完備的產業體系深度對接,一幅關乎民生福祉、就業機遇、產業升級與區域協調的經濟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服務消費成新引擎
“以前買進口奶粉得托人代購,現在超市貨架上國產有機奶粉種類比進口的還多,價格也更實在?!崩畲蠼愕母惺艿莱隽藝鴥却笱h中消費端的顯著變化。于澤認為,我國人均GDP已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消費者對高品質消費的追求日益強烈,這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在于實現供給與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隨著交通物流網絡的完善和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推進,商品流通的“硬連接”更加通暢。如今,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攬收快件超過5億件,龐大的業務量背后是高效的資源配置,相當于每一秒就有近6000個快遞進入寄遞渠道,通過寄遞網絡在國內外流動。這意味著,像李大姐這樣的消費者,可以很便捷地購買到全國乃至全球的優質商品。
于澤強調,國內大循環不僅讓商品“走得動”,更讓供給“接得住”需求。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精準對接消費升級趨勢:從可降解的環保包裝到智能化的家居用品,從地理標志農產品到個性化定制商品,商品種類持續豐富,品質不斷提升?!皟r格方面,隨著產業鏈效率提高和中間環節減少,‘優質不高價’正成為常態。”于澤說,產地直供、工廠直銷等模式壓縮了流通成本,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實惠。
“最大的變化將來自服務消費?!庇跐傻呐袛嘀赶蛳M結構的深層變革。近年來,我國服務零售額增速持續快于商品零售額,成為消費增長的“主引擎”。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1%,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擴大服務消費,有利于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打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消費的重要引擎。
服務消費的短板,恰恰是國內大循環的發力點。于澤分析,服務消費具有“生產與消費同步、體驗差異大”的特點,導致標準體系難建立、權益保障難度高。為此,國內大循環將重點推進服務消費“補短板、強監管”:在養老照護領域,推廣“時間銀行”互助模式,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標準;在教育文娛領域,擴大優質資源線上共享,規范校外培訓市場;在金融服務領域,優化小微企業信貸流程,降低個人金融服務成本。
“改善型服務消費的潛力將加速釋放?!庇跐芍赋?,我國交通通信、教育文娛、養老等改善屬性服務消費僅占服務消費的三成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國內大市場質量提升,這些領域的優質服務將進一步下沉,覆蓋更多鄉村和邊疆群體。比如,遠程醫療讓邊疆患者足不出縣就能問診專家,在線教育讓鄉村孩子共享名校課程,服務消費的“幸福感”正從城市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要素流動催生新賽道,包容性發展拓寬機遇
“在縣城開了家社區團購配送站,月收入比外出打工還高。”河南周口返鄉青年王磊的創業故事,折射出國內大循環中的就業新機遇。面對當下的就業壓力,于澤認為,做強國內大循環將從供給端釋放多重機遇,為勞動者和創業者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國內大循環的推進,首先打破了要素流動的壁壘。于澤表示,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速,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逐漸消除,資本、技術、人才等優質要素的可得性顯著提升。“以前在小縣城創業,很難拿到優質供應鏈資源,現在通過產業互聯網平臺,能直接對接全國工廠和物流網絡?!蓖趵诘慕洑v印證了這一點,統一大市場讓小企業也能享受到與大企業同質的要素供給。
科技創新的體系化突破,為創業提供了技術支撐。于澤指出,我國已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化”的創新鏈條,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新成果不斷涌現。這些成果與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智慧農業、直播電商、銀發經濟等新賽道。例如,山東農戶通過直播電商將蘋果銷往全國,浙江創業者開發的養老陪護機器人進入社區,新產業帶來的新崗位正吸納大量勞動力。
國內大循環中的區域協調發展,為就業創業提供了“地理紅利”。于澤分析,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完備,東部地區與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專業化分工更加清晰,產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傳統產業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轉移,不僅帶動當地就業,還催生了配套的創業機會?!北热?,四川達州承接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后,當地涌現出一批為工廠提供物流、維修、培訓的小微企業,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
為讓勞動者抓住機遇,于澤建議多方協同發力:政府需完善終身學習體系,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讓勞動者適應產業升級需求;金融機構應增強普惠性,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企業則要提升與就業的“耦合度”,在發展中創造更多高質量崗位?!皬纳鐓^網格員到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運維員,新職業的涌現正是國內大循環活力的體現。”于澤說。
從“內卷”到“升級”,大循環破解傳統產業困局
“以前大家都拼低價,利潤薄得像紙,現在搞定制化生產,訂單排到了年底?!睆V東佛山某家具廠老板陳先生的轉型經歷,道出了傳統產業在國內大循環中的突圍之路。面對需求放緩和同質化競爭的壓力,于澤認為,國內大循環將從需求拓展、科技賦能、規則統一三方面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
傳統產業的困境,本質是供需錯配。于澤指出,過去傳統產業依賴出口和傳統城鎮化的數量型增長模式,隨著全球貿易壁壘增多,亟需轉向國內市場尋找新空間。國內大循環的做強,首先為傳統產業打開了“需求天花板”。2025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超大規模市場足以支撐產業的規?;l展。
更重要的是,消費升級引導傳統產業向“高品質、高附加值”轉型。于澤舉例:“瑞幸咖啡通過數據要素重塑傳統咖啡商業模式,用數字化精準對接消費者需求,推動整個行業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創新’。”這一邏輯正在更多行業顯現:服裝企業從批量生產轉向柔性定制,家電企業從功能滿足轉向智能體驗,傳統制造業在與消費升級的對接中找到新增長點。
科技成果轉化為傳統產業升級提供了“技術杠桿”。于澤表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成型后,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山東某紡織廠引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后,生產效率提升30%,能源消耗下降17%;浙江某陶瓷企業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優化生產流程,產品不良品率降低了37.8%?!靶录夹g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則從制度層面破解了企業“內卷”。于澤分析,統一的市場規則、公平的競爭環境,讓企業從“拼關系”“拼補貼”轉向“拼質量”“拼創新”。相關部門通過規范經營標準、完善社會保障安全網,推動市場“加減并重”: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為優質企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盃I商環境的法治化、國際化,讓傳統產業能心無旁騖地搞升級。”于澤說。
從“追新求大”到“特色突圍”,讓國內消費者共享本土優勢
“以前盲目跟風搞新能源項目,結果配套跟不上,現在聚焦中藥材種植,反倒成了致富產業?!标兾魇×魤慰h招商思路的轉變揭示了地方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于澤認為,做強國內大循環,需要引導各地擺脫“路徑依賴”,立足比較優勢實現特色化發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本地經濟的獨特價值。
“圍繞產業鏈招商是避免同質化的關鍵?!庇跐芍赋觯鞯貞劳匈Y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找準產業鏈中的優勢環節,通過“鏈主”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集群。例如,貴州依托數據中心優勢發展算力服務產業鏈,江西圍繞稀土資源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甘肅利用清潔能源優勢布局風光電裝備制造。這種“各美其美”的發展模式,既能避免重復建設,又能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于澤強調,地方發展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圍繞優勢產業持續延鏈補鏈?!安荒芸吹絼e人搞芯片就跟著上,看到別人搞文旅就盲目投資,要在自己的賽道上做精做深?!崩纾K昆山圍繞電子信息產業,從芯片設計到終端制造形成完整鏈條;云南普洱聚焦普洱茶產業,延伸出種植、加工、文旅、電商等多元業態,讓小茶葉變成大產業。
創新工業園區運營模式,則為特色產業提供了載體。于澤建議,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打造專業化園區:引入行業龍頭參與園區建設,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完善人才公寓、物流倉儲等配套設施。這種模式能降低企業落地成本,加速產業集聚,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產業發展的紅利——就業機會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公共服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