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多樣推動中美經貿合作
- 發布時間:2024-04-25 14:48:57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4月17日電(記者王鏡榕 游心如)4月17日下午,圍繞“凝聚共識 促進中美經濟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訪華與中美關系應對”主題,中宏論壇第四十八場在線研討會圓滿召開。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徐洪才的發言。
今天,我想圍繞推進中美經貿合作講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必要性,二是總基調,三是若干建議。
第一,搞好中美關系,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按照習近平主席指示,“中美兩國關系好,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世界也有利。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系搞壞。”近年來,中美兩國領導人高瞻遠矚、高屋建瓴,開展了多次會晤,達成了很多共識。最新會晤是2023年11月的舊金山會晤。但從執行層面看,表現不盡人意。最近幾年,脫鉤斷鏈、去風險、重構全球供應鏈,然后就是“去中國化”,搞小院高墻、新冷戰,實際上這對中美關系有很大損傷。毫無疑問,中美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關系搞不好,世界將永無寧日。所以,為了全人類利益,為了國際社會共同繁榮、和平發展,都有必要解決好中美現實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當然,中美關系也是分層次的。有些方面通過雙方努力是可以有所改善的,比如經貿合作;地緣政治上有各自訴求,雙方管控風險,加大對話溝通,也會有積極作用。但在意識形態、價值觀層面,則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怎么樣才能做到趨利避害?這對雙方都是嚴峻考驗。
從經貿合作角度,美國長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美國也很重要。盡管最近兩年來自中國進口或者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貿易量在美國整體貿易中份額明顯下降,但是,中國貿易順差最大貢獻國依然是美國,或者說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依然是中國。美國在華投資企業有7萬多家,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美國投資相對少一點。我們跟美國主要是買賣關系,我們“賣賣賣”,美國“買買買”。現在美國想方設法轉移產業鏈,從歐洲、加拿大、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買,所謂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將經貿合作泛政治化。因此,對雙方都有損傷,對世界經濟也有損害。今年及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動力嚴重不足,中美兩個大國責無旁貸,有必要把關系搞好。現在美國將中國列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將戰略競爭定義為兩國關系主基調,對此我們并不同意。現實情況,不能一廂情愿,我們也不得不在某些領域和美國展開競爭。但是,我覺得只要是基于規則、基于奧林匹克精神、你追我趕式的競爭,不見得是壞事。按照前幾年王毅部長的說法,比就比吧,就比兩點,一是看誰對本國人民更好一點,這要由本國老百姓說了算;二是看誰對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貢獻更大一點,這要由全世界人民來說話,需要時間檢驗,短期內不可能分出高下。我覺得,我們通過與美國合作競爭,不斷擴大開放,找準自身不足,倒逼國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刀刃向內,自強不息,這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可能還有促進作用。還有一點,我到處講美國這個國家很有個性,建國250年,歷史很短,但他始終要樹立一個競爭對手。現在我們很榮幸,有實力成為美國競爭對手,也要把握好這個歷史機遇。怎么樣變壓力為動力,促進我們自身發展,需要認真研究。
第二,談談總基調。盡管在很多領域中美有分歧,甚至尖銳對抗,我們不回避矛盾,但總基調還是要以穩為主,穩中求進,靈活機智,趨利避害,多樣性地開展務實合作,尤其要把經貿合作壓艙石夯實了。過去幾年,這個壓艙石風雨飄搖、動蕩不定。但是,中美合作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要把準工作重點和方向。
第三,提幾條建議,有八個方面。一是要營造一個有利于中美開展務實合作的輿論環境,促進兩國人民正常交往。客觀上,三年疫情對此沖擊很大。現在疫情煙消云散,但迄今為止,中美之間的航班數量還不到疫情前的1/3,顯然還沒有恢復正常。
二是民間交流正常化。恢復十年多次往返簽證,這是2014年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達成的成果。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發出邀請,“中方未來5年愿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太平洋很遼闊,不能成為阻隔人民正常友好交往的鴻溝。改善中美關系,要著眼長遠,從娃娃抓起。
三是中美學術“再掛鉤”(scholarlyrecoupling)。近期,北京大學國關學院和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共同寫了一本書,其中一個重要思想就是中美學術界再掛鉤。兩國智庫、高校主動搞一些活動。在文化、學術層面活躍一下氣氛,搞幾個標志性活動,促進學術交流常態化。也要開展科技創新合作。近期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又被美國延期半年。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45年來這個協定每隔五年都會續簽,一直都沒有中斷。中斷正常學術交流、科技合作,對雙方都不利。正常科技交流與合作對中國和美國都有利。
四是工商金融界行動起來。前一陣子,美國駐華使館商務處和國際投資促進會共同搞了一個推介活動,歡迎中國企業參加6月份在馬里蘭州舉辦的SelectUSA“選擇美國”投資峰會。這個活動每年一次,就像中國高層發展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美國聯邦政府也搞招商引資,歡迎世界各地投資者,包括中國工商界到美國去投資。我覺得這是理性的選擇,我們工商金融界要跟硅谷高科技企業和華爾街金融機構恢復正常交往。
五是地方政府要行動起來。中美一直有“姐妹城市”,要恢復起來。美國州長、市長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與華盛頓政客完全一致。對參眾兩院少數政客想法也不要過于在意,他們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國。改善中美關系的活動空間很大。
六是激活雙邊對話機制。經貿合作層面,雙方有副部長級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參與。何立峰副總理是中方牽頭人,耶倫財長是美方牽頭人,這些工作機制要創造性開展務實合作,不斷推出新的合作成果。還要發揮智庫機構積極作用,集思廣益,吸收專家學者意見和民間智慧,推動“二軌對話”,進一步做實各種對話機制。
七是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現在全球經濟發展嚴重分化、不平衡。發達國家面臨通脹問題,我們是需求不足,物價低迷。不管怎么講,現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比如石油價格今年一季度每桶上漲了十幾美元。這受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全球石油價格上漲,最終要轉化為生產經營成本,中國吃虧最大。中國是工業大國、制造業大國,石油進口依存度高達70%。歐佩克,包括俄羅斯、沙特、伊朗等產油國影響很大。美國現在是全球重要產油國和石油出口大國,石油價格波動對美國影響比我們要小很多。要加強中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包括貨幣政策、金融穩定等,都需要兩國相關部門及時溝通和協調。
八是在多邊和雙邊層面加強合作。比如在聯合國、G20層面開展合作,也要總結經驗教訓。中美關系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包括應對氣變、反恐、反洗錢、反腐敗以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的挑戰。同時,綠色金融也需要加強合作。總而言之,要把握好機會窗口。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之年,中美之間關系不會有太大波動。個別政客的過激言論,不要過于在意,要淡化處理。保持戰略定力,這也顯示我們的自信。要將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愿景變成實景,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