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度型開放新實踐 中韓經貿合作共贏新未來
- 發布時間:2024-01-04 08:55:41
- 來源:中宏網
韓國一家機構最新發布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環境改善有望推動韓國出口增長,其中,對中國出口有望呈現恢復勢頭。中韓兩國地緣相近,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建交31年來,兩國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在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韓國也于2022年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
中韓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中韓兩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貿易發展一直是兩國關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新冠疫情以來,中韓兩國經濟社會都經歷了嚴重的沖擊,目前正處于積極的復蘇階段。從產業結構來說,兩國具有比較優勢互補與產業鏈協同的良好合作關系。不過由于地緣政治的影響,近期中韓經貿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遇冷,甚至韓國對中國的貿易自建交以來再次出現逆差,顯示中韓經貿關系亟需進行價值鏈重構與制度化協調。
長遠看,中韓經貿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也面臨著很多的機遇。具體而言主要有:市場規模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而韓國具有豐富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經驗,兩國在貿易、投資、科技創新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產業互補方面,中韓在一些領域具有明顯的產業互補性,如汽車、電子產品、化工、航空航天等。雙方可以通過合作共同開拓市場,提高產業競爭力。另外,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具有優勢,韓國在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具有優勢,兩國產業互補性強,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區域合作機制方面,中韓兩國在區域合作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如中韓自貿協定、東亞峰會等。這些合作機制為中韓經貿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環境,為兩國經貿合作提供了優惠政策支持;人文交流方面,中韓兩國人民有深厚的友誼,頻繁的人文交流有利于增進兩國間的了解和信任,為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中韓經貿合作正在面臨的新挑戰,一是貿易摩擦,中韓兩國在一些關鍵產品和服務領域存在競爭關系,可能引發貿易摩擦。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韓經貿合作面臨著貿易壁壘的增加和貿易摩擦的風險。雙方需要加強合作,維護自由貿易體系。二是技術壁壘,盡管中韓已簽署自貿協定,但仍存在一些市場準入壁壘和限制。韓國在一些高技術產品領域設有技術壁壘,對中國企業的進入構成了一定的挑戰。雙方需要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降低市場準入壁壘。三是地緣政治因素,中韓兩國地理位置相鄰,地緣政治因素(如朝鮮半島問題)會影響到兩國的經貿合作。四是法律制度差異,中韓兩國的法律制度存在差異,可能對雙邊經貿合作產生影響。五是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中韓經貿合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韓國企業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比較關注,雙方需要加強合作,加大執法力度。六是貨幣政策,兩國貨幣政策的差異和不確定性,可能對雙邊貿易和投資產生影響。
推進價值鏈重構與制度化協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中韓經貿合作的改進性建議,要以中韓自貿區建設為抓手,深化中韓制度型開放新實踐。增設中韓自貿示范區,設立專門機構加強雙方在規制、規則、標準等各方面的交流,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國內企業與韓國企業的對接配套工作,促進雙方合作共贏。
加強中韓兩國重大戰略的對接,在頂層設計層面實現戰略性對接。雙方應進一步推進自貿協定的實施,降低貿易壁壘,擴大雙邊貿易規模。鼓勵企業開展多元化合作,拓展新的貿易領域。引導、鼓勵韓資企業參與到我國數字經濟建設,享受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政策紅利。中國的數字經濟應用能力和應用規模世界領先,中國的數字新基建也有望成為中國新興優勢產業,中韓可以在車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等數字應用領域展開合作。
針對韓國在華高科技企業需要不斷從韓國本土進口原材料等中間產品的事實,有針對性、階段性地實施關稅減免、稅收退還等關稅政策,以降低韓資企業在華投資成本。同時,通過技術溢出、技術研發、合作攻關等途徑,不斷提高本國中間產品質量,為更好地與外資企業進行合作奠定技術基礎。此外,需要在多方面加強人文交流,比如說,差派中國留學生赴韓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合作科研;設立專項經費,邀請各領域專家來華訪問交流;讓廣大交流人員成為中韓友誼的見證人、傳話筒,為中韓經貿、政治、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登上新臺階。
設立中韓合作知識產權調解仲裁中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執法力度,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鼓勵韓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及科研機構合作參與中國政府相關揭榜掛帥、賽馬制等科技攻關項目中,引導核心技術溢出。例如,引導韓資企業來華投資新能源領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企業正呈"方陣式"探索轉型道路,而韓國也擁有現代汽車這樣的傳統車企,中韓可以在此領域推動合作,共同實現綠色轉型。加強雙方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尋找到半導體行業的契合點,解決市場需求問題,構建新的、更穩固的產業鏈供應鏈關系。【作者:江蘇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石俊國;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華平;本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72102090)、國家社科重點項目(項目號21AZD067)及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項目(項目號G2023014063L)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