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斌: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世界經濟下行中的不確定性
- 發布時間:2022-12-29 09:01:12
- 來源:中宏網
中宏網北京12月28日電 聚焦“統籌協調穩中求進——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與經濟形勢前瞻”主題,中宏論壇第三十一場在線研討12月28日召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王晉斌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主題發言。
以下是王晉斌的發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2023年世界經濟下行成為共識,但在下行的過程中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使得明年的世界經濟在下行中充滿變數。
主要存在四大不確定性因素。(1)世紀疫情。盡管變異病毒致死率下降,但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并未消失,世界衛生組織何時宣布疫情大流行結束存在不確定性,難以對疫情未來沖擊的程度做出判斷。(2)俄烏地緣政治沖突。俄烏地緣政治沖突所帶來的地緣政治成本波及全球,影響深遠。目前尚看不到俄烏地緣政治沖突何時結束、以何種方式結束的明確信號,全球供應鏈壓力風險依然存在。(3)發達經濟體貨幣緊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除了美聯儲繼續緊縮帶來的負外部性之外,日本央行是否會放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存在不確定性。日本央行YCC調整將直接改變全球長期債券收益率定價,全球金融條件將進一步收緊。(4)中美經貿關系的不確定性。美國執意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之間摩擦加大。中美之間貿易的不平衡性持續存在,2022年1-11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1617億美元,進口同比-0.5%;中國進口總數量約2.49萬億美元。1-11月份中國出口美國5356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3.4%;中國出口總數量約3.29萬億美元。美國試圖采用市場分割手段降低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性,危害世界經濟平穩運行。
除了世紀疫情爆發于2020年外,上述四大因素有三個是在2022年發生的,2022年的世界經濟是多變的。由于2023年上述因素會延續,2023年世界經濟也充滿變數。
外部環境動蕩不安,對于中國經濟來說面臨三大問題:首先,外部需求萎縮會降低出口。2021年1-11月中國出口美歐市場超過1.05萬億美元(美國5356億美元,歐盟5184億美元),總出口近3.3萬億美元。從1-11月份的出口數據來看,美歐是2022年中國出口前兩位的市場,歐美經濟2023年增速將顯著下滑,歐洲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占出口1/3強的市場萎縮無疑對中國的出口形成了壓力。其次,由于美聯儲還會加息,如果日本央行因為通脹放棄YCC(11月份核心CPI同比3.7%),全球利率中樞將進一步上移,2023年中國經濟應該沒有降息的空間。再次,2023年全球依然處于高通脹階段,存在進口通脹壓力。
因此,2023年中國經濟促內需、穩外需存在巨大的挑戰。除了保供穩價、提高財政赤字率和提供穩健流動性貨幣政策外,如何激發居民需求和扭轉房地產行業的下滑趨勢極其重要。基建托底、優質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加杠桿也是提振信心的重要舉措。外貿與投資上重視“一帶一路”和RCEP,進一步做實做強兩個長期重要的增長點。2023年人民幣匯率將靠經濟基本面來穩定。多種政策協同發力,平穩度過疫情政策調整帶來的不適應,2023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會出現明顯好轉。